1012第六次群流會講2013.05.22(三)主講人:黃憶婷(淡大中文碩三)

題目:試論《狄公案》成書緣由及狄仁傑形象的轉變

DSC00489  DSC00480  DSC00485  DSC00488         

         

 

 

試論《狄公案》成書緣由及狄仁傑形象的轉變

黃憶婷 

摘要:

 

   《狄公案》一書從清光緒16(1890年)問世至今,書籍未載名撰作者的姓名。內容除了記述狄公擔任縣令時的公案故事,更多的是想藉由對武則天的描繪,來諷刺清朝末年慈禧干政所造成的混亂與黑暗。作者於序言當中點明身為一個清官所應有的必要條件,不僅要能夠清明斷案,更要能上保國家,為人所不敢為之事。作者的寫作意圖十分明顯,旨在諷刺慈禧之於,期待能夠擁有一位如同狄仁傑一般的中興大臣。

    此書雖非一流小說,書中所呈現的文化意涵也不能與一流小說相較,但不可否定的它卻真實的紕漏了當時慈禧的無能。也因為《狄公案》的成書,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才得以藉此書寫出一系列的《大唐狄公探案》集,在偵探小說進入中國的時期,高羅佩得以藉由狄仁傑將中國的文化以小說的形式推揚到了西方。

    本論希望透過對於《狄公案》的了解,分析出歷史人物走入文學作品當中,由於作者或是作者所認為讀者們的期待,而刻劃出如何不同的人物角色。以及我們都能了解到書中對於慈禧的諷諭,但在最後作者是否同樣的想藉由歷史,來表達自身渴望能有能人志士能夠復興清朝的想法。

 

大綱:

前言

第一節作者懸疑問題

一、成書年代背景

二、作者佚名之因

第二節《狄公案》的內容書寫

一、民間刑事

二、政治影射

第三節歷史傳說中的狄仁傑

一、史實中的梁文惠公

二、傳說軼事裡的狄仁傑

第四節歷史傳說中的狄仁傑與《狄公案》呈現的差異

一、公案形式套用後形象及性格的轉變

二、與武則天關係的對立的書寫

第五節結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ily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