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群流會講第一次 meeting2013.03.06(三)主講人:顏崑陽教授(淡大中文系專任教授)

主題:研究方法(一)如何做好文本分析之三:象徵表達式之詩性文本的分析

  IMG_4735  IMG_4741  IMG_4733  IMG_4734    

 

如何做好文本分析之三

象徵表達式之詩性文本的分析-

                                 2013年3月 顏崑陽 製

一、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賦、比、興:

   「比」與「興」,以西方詮釋學的話語言之,固可廣義稱之為「象徵表達式」,「賦」亦然。這類文本,可稱為「詩性文本」。賦、比、興都是以具有引生讀者情意經驗,或涵有「言在此,意在彼」之類喻效用的「意象性語言」來表達。文本的意義藉由語言「符碼」的暗示而蘊蓄於「言外」,是為「深層意義」。這類「詩性文本」以韻文類的詩歌為主;有些散文,如以這種語言形式去表達,也可包括在內。「詩性文本」深層意義的揭明,就必須從「意象感發」,進而做「符碼」分析,有時還得輔以「歷史情境參證」。這種分析需要以「士」階層意識史、「比興」理論以及對詩歌文化之「比興符碼」傳統(例如香草美人)的知識做為基礎。

二、比興符碼建構的法則、型態與傳統:

        「比興符碼」建構的法則是「連類、譬喻」。「連類」涉及實在層與心理層的因素;「譬喻」涉及語言層的因素。比興符碼從製作者而言,有個人的「創製」與「傳統」的因襲二種;「比興符碼傳統」則以個人「創製」的符碼為開端,由於「典律化」而形成,屈騷「香草、美人」傳統,可為範例;或者,由共同「文化」習成的符碼,不斷傳遞、積累而逐漸形成。這些傳統的比興符碼就是中國古典詩歌創作與批評共享的「資料庫」。資料庫中的符碼詞彙,從「來源域」而言,其型態大約有四種:文化慣例、典型事例、類型物例、語言音例:

(一)、文化慣例:「文化慣例」是指由社會文化傳統中眾所習用的生活方式與認知、價值觀念所形成的符碼常例,例如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傳統「男尊女卑」,因而眾皆習用「男女」關係以喻「尊卑」關係;而發言者也常以「妾」自比,故古典詩中頗多以「妾薄命」為題。又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傳統,眾皆習用「日」以喻「男」、喻「君」、喻「夫」;「月」以喻「女」、喻「后」、喻「妻」等。又例如漢人於灞岸折柳贈別,是一種相沿成俗的文化生活方式,故「柳」乃成為表徵「離別」的符碼。

(二)、典型事例:「典型」指其事例完滿地表現了某種人性、經驗、價值的普遍性,而可以做為「象徵」的符碼。「典型事例」就是指由這類具有象徵性的事項所形成的符碼常例。這種「比興符碼」,其虛構者,例如嫦娥奔月、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巫山神女、牛郎織女、洛神、穎川洗耳、伯牙彈琴而鍾子期知音、秋胡戲妻、莫愁、桃花源等。其事實者,例如伯夷叔齊采薇、孟嘗君養士、馮諼彈鋏、屈賈不遇、蘇武燕足傳書等。

(三)、類型物例:物,有自然景物及文化產物。物,往往被「類型化」,而以其普遍的「類性」做為象徵,經由「連類、譬喻」而形成類型化的比興符碼,例如屈騷之蘭芷、龍鳳以喻君子,蕭艾、鴟梟以喻小人;黃鐘以喻高才,瓦釜以喻凡庸等。

(四)、語言音例:中國語言的特徵就是一字一音,異字同音而異義的情況甚多,因而產生「諧音雙關以喻意」的特殊表達方式。它是由語音所喚起的聯想,在經常出現的語境中,已形成符碼常例,我們稱它為「語言音例」,也可視為一種「比興符碼」。它最常使用於庶民階層的「言語行為」。例如吳歌、西曲中,就有許多這類「語言音例」,例如絲與思、棋與期、悟與誤、蓮子與憐子、梧子與吾子等。

三、文本分析例說:

(一)、「比興」寄託「作者本意」的文本分析:

       分析方法必須結合「比興符碼分析」與「歷史情境參證」。

     例一:楊萬里〈過揚子江〉  

   祇有清霜凍太空,更無半點荻花風。天開雲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千載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

紀昀《瀛奎律髓刊誤》:「結乃謂人代不留,江山空在,悟紛紛擾擾之無益,且汲水煎茶,領略現在耳。用意頗深,但出手稍率,乍看似不接續。『功』字亦押得勉強些…。」

 ☉ 按:南宋光宗改元「紹熙」,依例金人遣使來賀,是為「賀正旦使」;楊萬里時任秘書監,奉命出為接伴使,過揚子江相迎,故有此作。

陸游《入蜀記》卷一:金山有吞海亭,「每北使來聘,例延至此亭烹茶。」

可詳參葉嘉瑩〈關於評說中國舊詩的幾個問題〉( 收入葉著《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台北純真出版社 )。

      例二:張九齡〈感遇〉之七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運命推所遇,循環不可尋。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高棅《唐詩品彙》:「張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沖淡,體合風騷。…。」

 ⊙ 屈原〈橘頌〉:「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

⊙ 依據《唐書˙張九齡傳》的記載:九齡有才德,能知人,而直道敢諫;千秋節,王公並獻寶物,九齡上事鑒十章,號「千秋金鑒録」,以伸諷喻。玄宗在位既久,稍怠於政。九齡議論,必極言得失。所推引,皆正人。李林甫不學無術,見九齡文雅,為帝知,內忌之。九齡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遷中書令。玄宗欲以范陽節度使張守珪為侍中,九齡力諫,以為不可。帝又欲以涼州都督牛仙客為尚書,九齡亦執曰:「不可…陛下必用仙客,臣實恥之。」玄宗不悅,李林甫趁機進讒言,並薦仙客有宰相才;帝由是決用仙客,且賜九齡白羽扇,卒以尚書右丞相罷政事,又因所薦監察御史周子 諒劾奏牛仙客而得罪於帝,九齡坐貶荊州長史。〈感遇〉十二首及〈自君之出矣〉等詩,皆作於此時。

(二)、意象感發,讀者興情的文本分析:

分析方法,可以文本所表現的意象,直接感發,分析諸多「意象」個別與整體所能興發讀者的感覺經驗,而理解文本中的情意;卻不必訴諸「作者本意」。

     例一: 韋應物〈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謝疊山詩話:起句比君子在野;承句比小人在位;轉句比國家患難多也;結句比寬闊之野,寂寞之濱,必有濟世之才如孤舟橫野外者,特君相之不能用耳。

        例二:李商隱〈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四、文本「意義」由世界、作者、語言形構、讀者所「同構共成」:

      我們雖從「文本分析」入手,卻不等同西方「形構批評」那樣排除世界、作者、讀者在「意義生成」上的效用。相反的,我們的基本假定是:文本「意義」由世界、作者、語言形構、讀者所「同構共成」;只是分析性詮釋,必須以符號形式化的「文本」為依歸、為入手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ily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