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第五次群流會講meeting 20141112() 18:30-20:00

主講人:郭俊宏(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題:「話不投機」源流考

 IMG_0280.JPG IMG_0301.JPG IMG_0309.JPG IMG_0316.JPG       

 

「話不投機」源流考

 

郭俊宏(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班三年級)

 

摘要

 

「話不投機」在歷史上有另外的兩種形式,「言不投機」、「語不投機」和「話不投機」這三個詞組,這三個詞組在宋元時期曾經彼此競爭過,最後是「話不投機」這個詞組在宋元之際開始取代另外兩個形式,並且慢慢流傳至今日。

 

 關鍵字:話不投機,語不投機,言不投機,禪宗語錄,源流

 

前言

 

在漢語眾多的領域中,成語是研究漢語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因為有不少研究成果指出,成語中有很多是從佛教用語慢慢的轉化而來的,又或是從佛教用語吸收了之後慢慢轉變成今天的型態。本文要研究的「話不投機」就是從佛教用語轉化而來的其中一個成語。

 

筆者從《四庫全書》與CBETA[1]電子佛典資料庫的蒐尋過後,可以發現「話不投機」有兩個格式很相似的成語為「語不投機」和「言不投機」。但朱瑞玟在《佛教成語》[2]一書中並未提到前面所提出的兩種用法。

 

然而「話不投機」一詞依照朱瑞玟先生的說法,最早可以從《五燈會元》和《景德傳燈錄》二書中找到用例,但依照CBETA所提供的資料指出「話不投機」的用例多半在禪宗語錄中出現,筆者翻查兩岸多本字典,源流多半只溯源到宋代的《五燈會元》[3]或是其他元代劇本與明清小說。然而辨明「話不投機」的來源是本文的目標之一,最後以形式上的變化做全文討論的重點。

 

一、「語不投機」源流探討

 

依照劉潔修的《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指出「話不投機」可以當作「語不投機」,最初是指說話未能投和機緣,後多指人與人交談不合心意,也指話說不到一塊,最早見於《天聖廣燈錄》。

 

而「語不投機」的來源依照CBETA的資料顯示,能夠在釋普濟所著《五燈會元》卷十二中的南嶽雲峯文悅禪師[4]所以道: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滯句者迷。」和李遵勗[5]所著《天聖廣燈錄》卷十九,韶州長樂政禪師[6]:「師又云: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滯句者迷。」中有用例,另外從四庫全書中所收之樓鑰的《攻媿集》[7]110卷中也可以找到用例。

 

依照以上的資料來看,《五燈會元》與《天聖廣燈錄》和其餘書籍都是宋朝的書籍,而《五燈會元》是釋普濟將五本燈錄結合起來的合集本,自然年代較晚,而樓鑰又是南宋人,自然「語不投機」的最早用例可以追溯到李遵勗《天聖廣燈錄》一書是沒有問題的,這一點CBETA和劉潔修的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提出的說法一致。

 

其他用例:

 

l   宋‧紹隆等編《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一[8]:「上堂。僧問。言無展事時。如何委悉。師云。未問已前百雜碎。進云。恁麼則只許老胡知也。

 

l   宋‧釋維白編《建中靖國續燈錄》卷八[9]:「上堂云。語不離窠窟。焉能出蓋纏。片雲橫谷口。迷幾人源。所以道。言無展事。。承言者喪。滯句者迷。汝等諸人到這裡。憑何話會。良久。云。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l   宋‧釋道明編《聯燈會要》[10]:「僧問。言無展事。。時如何。師云。未屙前。墮坑落

 

l   宋‧釋正受編《嘉泰普燈錄》[11]:「更說言無展事。。承言者喪。滯句者迷。不犯波瀾。迢然自異。不立窠臼。界難藏。

 

l   宋‧釋慧洪《林間錄》[12]:「予建中靖國之初,故人處,獲洞山初禪師語一編,福嚴良雅,所集其語言,宏妙真法,窟爪牙大略曰,語中有語,名為死句,語中無語,名為活句,未達其源者,落在第八魔界中,又曰,言無展事,語不投機,乗言者滯句者迷。

 

二、「話不投機」源流探討

 

依照CBETA的資料顯示,「話不投機」的最早用例可以在《林泉老人[13]評唱丹霞淳禪師頌古虛堂集》和《萬松老人[14]評唱天童覺和尚拈古請益錄[15]》中看見,以下是兩本書的引文: 

 

舉洞山到北巖哲禪師處(不辭迢遠。特地訪知音)。巖問甚處來(〔閑〕門刷會)。山云湖南來(多虛不如少實)。巖云觀察使姓甚麼(適來記得而今忘)。山云不得姓(不勞通報)。巖云名甚麼(誰敢觸諱)。山云不得名(善能回互)。巖云還理事也無(要穩索)。山云自有廊幕在(成閑管)。巖云還出入否(誰能見面)。山云不出入(元來快馬不如鈍坑)。巖云豈不出入(言多傷行)。山便拂袖出去(一句多)。巖來日侵早入堂召洞山(不消氣急請再商量)。山近前(在他簷簷下爭敢不低頭)《虛堂集》

 

 舉洞山到北巖。(道曠無涯。逢人不盡)巖問什麼處來。(老老大大。來處也不知)山云。湖南來。(公驗分明)巖云。觀察使姓什麼。(和尚萆宗)山云。不得姓。(未聞家譜)巖云。名什麼。(切忌當頭)山云。不得名。(是觸諱)巖云。還理事也無。(未見出廳)山云。自有廊幕在。([(白-日+田)/廾]不動尊)巖云。還出入不。(某甲特來參見)山云。不出入。(生)巖云。豈不出入。(誣人之罪。以罪加之)山拂袖出去。(一句多)巖來日侵早入堂。召洞山云。昨日問上座話。不稱老僧意。一夜不安。(駟不及舌)今請上座別下一轉語。《請益錄》

 

 

 

以上是兩本書中的用例,但是這兩個用例出現之時,時間已經到了宋元之際,例中括號內的字是林泉從倫對《虛堂集》的註解、評唱以及萬松行秀對《請益錄》的註解與評唱。

 

林泉從倫與萬松行秀兩人依照《中華佛教百科全書》所提供的資料顯示,林泉從倫和萬松行秀是元代曹洞宗的重要人物,他們為《虛堂集》與《請益錄》作註解時已經是宋末元初的時候了,所以在宋朝的「語不投機」到了元代已經慢慢的要轉變成今天我們所看見的「話不投機」的樣子了。

 

既然時間已經到了元代,那麼對元代當時的創作也是需要做調查的,筆者在翻查了明代臧懋循所編的《元曲選》[16]中諸多的折子,有許多的折子都出現了「話不投機」的詞組,像是賈仲名〈荊楚臣重對玉梳記〉‧第二折[17]:「【倘秀才】這廝他不知死,飛蛾投火,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淨怒云】男兒膝下有黄金,剗地望梅止渴。【正旦唱】話不投機一句多,你待要裝標,垜下锹钁,哎罷呵。」但是對玉梳是比較特別的一個,在元曲選中眾多相關的例子中只有對玉梳這篇折子有出現「話不投機一句多」的用法,其他像是吳昌齡〈張天師斷風花雪月雜劇〉‧第二折[18]:「【三煞】我越勸着越粧出風風勢,則說是病在心頭那個知,怎麽耳邊傍不住相嘲戲,百般的話不投機,待着俺早些迴避,我可道不關親躭千繫,就也着冷眼兒來看你,且看你直等的月色沉西。」和張國賓〈薛仁貴榮歸故里雜劇〉‧第三折[19]:「【滿庭芳】怎敢道是推東主西,我則怕言無關典,話不投機。」和王子一〈劉晨阮肇誤入桃源雜劇〉‧第三折[20]:「【上小樓】則見他一時半刻,使盡了千方百計,喫緊的理不服人,言不諳典,話不投機,看不的喬所爲,歹見識,刁天決地。」上面三個折子都沒有出現「一句多」的詞組,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語不投機」變成了「話不投機」,而為什麼又會有「一句多」或是「半句多」的詞組接在後頭,筆者會在形式探討中作出解釋,接著將探討最後的詞組「言不投機」的源流。

 

其他用例:

 

l   元‧釋覺岸《釋氏稽古略》卷四[21]:「所以道,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滯句者迷。

 

l   明‧呂柟《涇野子內篇》十二卷[22]:「夫子於門人,未有與之終日言者,獨顏子能解得夫子意,故夫子與之言終日不倦。如他人多有不知夫子意向,雖與之言,未必盡合。如子路聞「正名」,便曰「遷」;樊遲未達,手貢信疑,夫子又豈能強聒其所不知邪!此正諺所謂「話不投機一句多」。他日又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於此正見顏子能通聖人之意。」

 

l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回[23]:「……既有今日何必當初!難道不是吾師薦的麼这一句話問得個静修和尚面红過耳所谓話不投機半句多」,一言不發站起来向後面去了。……

 

三、「言不投機」源流探討

       上面說完了「語不投機」和「話不投機」兩種形式,但是依照CBETA上所搜尋到的資料顯示,還有一種「言不投機」的詞組同時在宋朝時出現並被使用,但最後成為只能在書本上看到了詞組,目前只能從《古尊宿語錄》卷三十八[24]中看到用例:「問。如何是正法眼。師云。郭郎鼻孔。云。還鑒照也無。師云。纖毫總見。問。。請師提撕。師云。六七對夜月。問。言無朕跡。如何理論。師云。鍾馗不讀書。」其餘的書籍經由文淵閣《四庫全書》與中國基本古籍資料庫的搜尋並沒有搜尋到明確的用例,所以可以證明「言不投機」這個詞組只生活在宋朝,無法跟「話不投機」和「語不投機」作一個競爭,最後沉寂於書本之中。

 

四、形式探討

 

從上面的來源探討,我們可以知道「語不投機」的詞組起源是最早的,也能夠知道今日的「話不投機」在宋元之際有三種的形式在口語和書本之間流行,其中「言不投機」是最早不再流用的形式,只剩下「語不投機」與「話不投機」兩種,而最後是由「話不投機」取得了普遍的流用,最後還改變了形式,形式探討這部分,筆者想從文字的起源與說類詞兩方面作一個推論,希望可以從這些裡面發現一些線索。

 

(一)、文字部分:

 

 

 

「言」字的許慎注與段注[25]:「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聲。凡言之屬皆从言。」;「大雅毛傳曰。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論、正義作荅。鄭注大司樂曰。發端曰言。荅難曰語。注襍記曰。言、言己事。爲人說爲語。按三注大略相同。下文語、論也。論、議也。議、語也。則詩傳當從定本、集注矣。爾雅、毛傳。言、我也。此於雙聲得之。本方俗語言也。」「話」字的許慎注與段注[26]:「合會善言也。从言𠯑聲。《傳》曰:“告之話言。”」;「會曡韵。大雅。愼爾岀話。毛曰。話、善言也。」「語」字的許慎注與段注[27]:「論也。从言吾聲。」;「此卽毛鄭說也。語者、禦也。如毛說。一人辯論是非謂之語。如鄭說。與人相荅問辯難謂之語。

 

以段注的註解可以得知「言」字在古代的意義,自己主動說話時叫做「言」,與人辯論、交談時稱「語」,而善言稱作「話」,「言」、「語」、「話」的用途在古代就已經有所區分了,「語不投機」之所以不以「言」、「話」字起頭,筆者認為「語」和「言」、「話」二字意義相比,本文所舉之語錄體的作者可能有考慮到「語」不投機能夠符合字的意義,也能夠符合當時候求道者和禪宗大師之間的對話情景。

 

但禪宗所重視的是個人的體悟,禪宗大師認為道由心生,體會不出道理或是言談不合機緣的人,就連跟他說一句話都嫌多,所以後來才又出現了一句多或半句多,來加強說明「話不投機」。

 

(二)說類詞:

 

這部分的論述,筆者引用以汪維輝的〈漢語「說類詞」的歷時演變與共時分布〉一文做論證,在語言的研究分類中,有一個「某」類詞的分類,而本文所討論的「言」、「語」、「話」在其研究分類中被稱作「說類詞」,當然說類詞中還有其他的成員,像是云、曰、謂、說、道等等,都是屬於說類詞。

 

依照汪維輝的文章內容,他認為說類詞能夠分上古、中古、近代三大階段,而在上古階段,「言」和「語」是為同一組,一個是主動說話,另一個則是被動的與人交談,主要是作為動詞,兩個字在上古、中古時期的中土典籍或是佛教典籍的出現頻率來看,「言」遠勝於「語」出現的次數,「言」的使用範圍也比「語」來的寬廣許多。

 

「話」雖然也在上古有出現,但這個時候還不常做動詞使用,即使作動詞用也只是告訴之意,並不是像「話不投機」的「話」字的意義,「話」當作動詞使用一直要等到唐代的時候才出現用例,文中舉出了唐人小說和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等,都有將「話」字用作動詞的例子,但是動詞的用法僅限於唐代有出現,之後被其他的說類詞取代了「話」字動詞的用法。

 

上面提到「話不投機」的意義為說話不能投和機緣,是指和人交談的過程,所以可以將「話不投機」的「話」視為名詞,而汪維輝的文章亦指出,「話」字的詞性在宋朝的時候又回到和上古時期一樣,大部分為名詞,極少數的時候做動詞使用,汪維輝還指出,現在大陸一些地區的方言,還將「話」作為動詞使用的方言地區還不在少數。

 

汪維輝同樣還指出,使用「話」作為主要的說類詞的方言族群,大部分是屬於大陸東南的地區,像是客家話、粵語、閩南話等等都有使用「話」作為主要的說類詞。

 

綜上所述,筆者現階段還無法明確的說明到底什麼時候「語不投機」開始轉變成「話不投機」,僅能夠推測在宋末到元初之時可能發生了什麼改變,才使「話」慢慢取代了「語」。

 

五、結論

 

從「言不投機」、「語不投機」和最後的「話不投機」的三種形式,從資料上我們可以知道最早在宋朝時,有「言不投機」和「語不投機」的兩種形式,然而「言不投機」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被「語不投機」給淘汰掉了,成為只在書中出現的形式,而「語不投機」到了元朝的時候又和「話不投機」作了一次的競爭,最後由「話不投機」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在這個時期「話不投機」就定型了,而後的元曲和明清小說經常的使用,到了現在就成為我們常用的成語形式了。

 

六、參考書目

 

一、古代典籍:

 

  1. ()許 慎撰;()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台北 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2009
  2. ()樓 鑰撰:《攻媿集》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5
  3. ()釋慧洪撰:《林間錄》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6
  4. ()賾藏主輯;蕭萐父、呂有祥、蔡兆華點校《古尊宿語錄》北京 中華書局 1994
  5. ()釋惠泉等編輯;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主編:《黃龍禪師語錄外二部》高雄 佛光出版社 1994
  6. ()道元輯;朱俊紅點校:《景德傳燈錄點校本》海南省 海南出版社 2011
  7. ()李遵勗輯;朱俊紅點校:《天聖廣燈錄點校本》海南省 海南出版社 2011
  8. ()維白輯;朱俊紅點校:《建中靖國續燈錄點校本》海南省 海南出版社 2011
  9. ()悟明輯;朱俊紅點校:《聯燈會要點校本》海南省 海南出版社 2011
  10. ()釋正受輯;朱俊紅點校:《嘉泰普燈錄點校本》海南省 海南出版社 2011
  11. ()釋普濟輯;朱俊紅點校:《五燈會元》海南省 海南出版社 2011
  12. ()釋覺岸撰:《釋氏稽古略》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2
  13. ()周德清撰:《明刻本‧中原音韻》台北 學海出版社 1996
  14. ()呂 柟撰:《涇野子內篇》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4
  15. ()臧懋循撰:《標點整理元曲選》台北 正文書局 1999
  16. ()石玉崑撰:《三俠五義》台北 河洛圖書出版 1980

 

二、現代字典

 

  1. 繆天華主編:《成語典》台北 復興書局 1971
  2. 向光忠、李行健、劉松筠主編:《中華成語大辭典》吉林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
  3. 王 濤等編著:《中國城語大辭典》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
  4. 左秀靈編著:《實用成語辭典》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公司 1999
  5. 朱祖延主編:《漢語成語辭海》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00
  6. 唐 樞主編:《成語熟語辭海》台北 五南出版社 2000
  7. 劉潔修著:《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北京 開明出版社 2009

 

三其他參考書籍:

 

  1. 朱瑞玟編著:《佛教成語》上海 漢語大辭典出版社 2003

 

四、網路資料庫

 

  1. 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文淵閣四庫全書內聯網版
  2. 中國基本古籍資料庫
  3. 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五、期刊論文

 

  1. 汪維輝:〈漢語「說類詞」的歷時演變與共時分布〉,《中國語文》,2003年第4期,頁329342

 



[1] 全名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本文所引到之佛教經典皆從此出,以下僅標明「CBETA」。

[2] 朱瑞玟:《佛教成語》(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3),頁238

[3] 本文引用之《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天聖廣燈錄》、《建中靖國續燈錄》為朱俊紅先生的點校本與CBETA的電子佛典,以下的注解中,頁數為紙本資料,[X8015650251c07]CBETA電子佛典文本編號,以下不贅述。

[4] 《五燈會元》,中冊,頁1022CBETA[X8015650251c07]

[5]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第五冊:李遵勗,生年不詳,進士及第後,官至都尉駙馬官,在北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0)上呈所編《天聖廣燈錄》三十卷,頁2592

[6] 《天聖廣燈錄》頁337CBETA[X7815530514b10]

[7] ()樓 鑰撰:《攻媿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頁1087

[8] 見《黃龍禪師語錄外二部》頁67CBETA[T4719970715c22]

[9] 《建中靖國續燈錄》,上冊,頁237CBETA[X7815560690b18];《五燈會元》序:「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沙門將此祖偈以為標本。成續燈錄進上。」

[10] 《聯燈會要》,下冊,頁547CBETA[X7915570157a19];《五燈會元》序:「南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淨慈晦翁明禪師作《聯燈會要》。」

[11] 《嘉泰普燈錄》,下冊,頁376CBETA[X7915590378a21];《五燈會元》序:「南宋寧宗嘉泰年間(1201~1204),雷庵受禪師作《普燈錄》。」

[12] ()釋慧洪撰:《林間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卷上,頁27

[13] CBETA[X7715240494c20]。林泉老人者,行秀弟子也,住大都報恩寺,著空谷傳聲、堂習聽二書。評唱投子青丹霞淳二公頌古:其自序有云,以無說之說,而說其說,使不聞之聞,而聞乎聞。論者謂,倫公非有意於言,道之所在,不得而言之也。其著作簡稱為《虛堂集》。

[14] 《佛學大辭典》:萬松老人,即萬松行秀,又號萬松老人,行秀為其法號,時跨宋元兩朝,為曹洞宗之重要人物之一;林泉從倫是其徒弟。其著作簡稱為《請益錄》。

[15]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第九冊:為禪宗公案之評唱集,大約成書於南宋‧紹定三年(1230)間,但初刊本在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才由覺虛性一校訂,生生道人徐琳刊行。頁5398

[16] (明)臧懋循撰:《標點整理元曲選》(台北:正文書局,1999)。以下簡稱為《元曲選》。

[17] 簡稱為《對玉梳》,詳見《元曲選》下冊,頁1416

[18] 簡稱為《張天師》,詳見《元曲選》上冊,頁181

[19] 簡稱為《薛仁貴》,詳見《元曲選》上冊,頁326

[20] 簡稱為《誤入桃源》,詳見《元曲選》下冊,頁1362

[21] ()釋覺岸撰:《釋氏稽古略》(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第二冊,頁35

[22] ()呂 柟撰:《涇野子內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卷十二,頁5

[23] ()石玉崑撰:《三俠五義》(台北:河洛圖書出版,1980),頁487

[24] ()賾藏主撰;蕭萐父、呂有祥、蔡兆華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4),頁708CBETA[X6813150247a01]

[25] 許 慎撰;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2009)90

[26] 許 慎撰;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2009)94

[27] 許 慎撰;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2009)909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ilyYen 的頭像
    FamilyYen

    淡江中文系「群流會講」部落格

    Family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