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第二次meeting  2012.03.01(四)8:30-10:00 

主講人:顏崑陽教授 題目:詮釋模型與理論的引藉〉(上)

  IMG_5563  IMG_5558  IMG_5566     

 

............................................................

 現代人文學方法論  第十一講

 

詮釋模型與理論的引藉(上)    

顏崑陽    200812

 

一、什麼是「詮釋模型」?

 

        ()、何謂「詮釋模型」?唯名言之,即是用以詮釋事物之意義的「模型」。關鍵就在於什麼是「模型」( model )?其義頗為複雜,與人文研究比較有關者,指的是「一組關係構成的圖式」。而「關係」即是二個以上之事物依一定「秩序」連結在一起。「圖式」則是具體實在之事物抽離其普遍性要素、特徵或規律而以「基模形式」加以表示。因此,在不嚴格的定義之下,「模型」指的就是對某一經驗現象抽離其普遍要素、特徵或規律,而將諸要素、特徵或規律依一定「秩序」連結在一起,構成完整的「基模形式」。

 

        ()、此一基模形式已非具體實在的個殊物,而僅存在吾人對於「類」的「概念」之中。例如幾何學上的三角形、四方形等。又例如服裝展示櫃中的人體模特兒。在人文研究中,例如劉若愚《中國文學理論》的緒論,抽離「文學總體情境」的四大要素,依特定「秩序」建構為圓形「圖式」,顯示各種文學理論乃定位在哪一階段,而突出哪一要素為中心並與其他要素產生關係,用以詮釋文學的本質、功能、結構與規律。這就是一種複合性的「詮釋模型」。又例如中國古代陰陽家的「五行」觀念,將宇宙萬物約化為金、木、水、火、土五大要素,並依相生相尅的「秩序」,構成一種「圖式」,以詮釋宇宙的生成、結構及演化規律,故而是一種「詮釋模型」;《周易》的「八卦」圖式亦然。西方哲學,例如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說」,用以詮釋宇宙萬物的創生、實現及運動規律,這當然是一種「詮釋模型」。又例如社會學,巨觀性的理論都使用「詮釋模型」,例如以「有機體比」所建構的「均衡模型」、「演化模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ily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